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。地处东经110°46′--112°10′,北纬40°51′--41°8′,是全区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科教、金融中心。全市总面积1.7万平方公里,是连接我国东北、华北、西北的重要枢纽城市,是呼包鄂榆城市群的区域性中心城市,是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,也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“桥头堡”。习近平总书记把内蒙古形象地比喻成祖国北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,作为自治区首府的呼和浩特,无疑就是这道风景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。
境内主要分为两大地貌单元,即:北部大青山和东南部蛮汉山为山地地形,南部及西南部为土默川平原地形。地势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倾斜。海拔最高点在大青山金銮殿顶部,高度为2280米,最低点在托克托县中滩乡,高度为986米,市区海拔高度为1040米。
河流有大黑河、小黑河。1958年在沟口兴建红领巾水库1座,库容1650万立米,灌溉面积11万亩。哈拉沁沟,沟长55.6公里,流域面积708.7平方公里,年均径流量2622万立米。全市河流总长度1075.8公里,河网密度为0.177公里/平方公里。
呼和浩特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,四季气候变化明显,差异较大,其特点:冬季漫长严寒,夏季短暂炎热,春秋两季气候变化剧烈。气温:年平均气温由北向南递增,北部大青山区(武川县)4.0℃,中南部(托克托县)最高达到8.1℃。最冷月(1月)气温-14.0~-10.1℃;最热月(7月)气温19.7~23.9℃。平均年较差为33.7~34.0℃,平均日较差为10.3~18.9℃。无霜期:最短为(武川县)109天,最长为(土默特左旗、托克托县)143天。日照:年均日照时数为2840小时,春季812小时,夏季776小时,秋季656小时,冬季596小时。降水量:年平均降水量为350.5~427.5毫米,全市平均降水量为392.2毫米。其地域分布是从北向南逐渐增多,但总体差异不大。呼和浩特市属于明显的雨热同期,夏季温度高降水多,冬季温度低降水少。夏季降水236.5毫米,占全年60.3%;冬季降水量仅为9.8毫米,占全年2.5%。春季为58.3毫米,占比14.9%;秋季为87.8毫米,占比22.4%。
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举报电话:(0471)12388-2 网上举报:neimeng.12388.gov.cn 邮编:010010 接诉即办(投诉热线):0471-12345
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。地处东经110°46′--112°10′,北纬40°51′--41°8′,是全区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科教、金融中心。全市总面积1.7万平方公里,是连接我国东北、华北、西北的重要枢纽城市,是呼包鄂榆城市群的区域性中心城市,是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,也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“桥头堡”。习近平总书记把内蒙古形象地比喻成祖国北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,作为自治区首府的呼和浩特,无疑就是这道风景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。
境内主要分为两大地貌单元,即:北部大青山和东南部蛮汉山为山地地形,南部及西南部为土默川平原地形。地势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倾斜。海拔最高点在大青山金銮殿顶部,高度为2280米,最低点在托克托县中滩乡,高度为986米,市区海拔高度为1040米。
河流有大黑河、小黑河。1958年在沟口兴建红领巾水库1座,库容1650万立米,灌溉面积11万亩。哈拉沁沟,沟长55.6公里,流域面积708.7平方公里,年均径流量2622万立米。全市河流总长度1075.8公里,河网密度为0.177公里/平方公里。
呼和浩特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,四季气候变化明显,差异较大,其特点:冬季漫长严寒,夏季短暂炎热,春秋两季气候变化剧烈。气温:年平均气温由北向南递增,北部大青山区(武川县)4.0℃,中南部(托克托县)最高达到8.1℃。最冷月(1月)气温-14.0~-10.1℃;最热月(7月)气温19.7~23.9℃。平均年较差为33.7~34.0℃,平均日较差为10.3~18.9℃。无霜期:最短为(武川县)109天,最长为(土默特左旗、托克托县)143天。日照:年均日照时数为2840小时,春季812小时,夏季776小时,秋季656小时,冬季596小时。降水量:年平均降水量为350.5~427.5毫米,全市平均降水量为392.2毫米。其地域分布是从北向南逐渐增多,但总体差异不大。呼和浩特市属于明显的雨热同期,夏季温度高降水多,冬季温度低降水少。夏季降水236.5毫米,占全年60.3%;冬季降水量仅为9.8毫米,占全年2.5%。春季为58.3毫米,占比14.9%;秋季为87.8毫米,占比22.4%。